您好,欢迎访问亿百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86 0000 88888
亿百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新时代 新青年
发布时间:2024-04-03 14:49浏览次数:

  新时代 新青年“走路还是开车?”“爬楼梯还是坐电梯?”“植树节要不要去认养一棵树?”“今天吃饭要不要少点个菜?”“空调设定26℃还是16℃?”这都是众多青年人每天认真思考的问题。

  的确,我们在享受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便捷生活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融化,越来越多的北极熊面临生存困境。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每年有700万公顷天然森林流失。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约有18亿人口面临绝对缺水的问题,约三分之二人口可能在用水紧张的条件下生活。

  在节能环保的行动中,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角色,青少年更是这场行动的主力军。或许,一个人的行动未必能给地球减负,但一个人影响更多的人实践节约生活,注意节约粮食、节水、节电、节油、节气……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深圳,“80后”梁文迪是绿色低碳发展基金会的公益人,他和自己的伙伴在原本“低调”的饮料瓶回收机上,张贴了一张张年轻人的面孔公开征友,在大街小巷宣告自己的“节约爱意”,通过这样有新意的交友方式,推广智能饮料瓶回收机,倡导绿色节约环保。

  在石家庄,“90后”新人张洁斯和孙哲乘坐公交车结婚,与亲朋好友快乐地驶向婚礼现场。他们表示,如今很多城市交通压力巨大,尽自身之力少给道路“添堵”,并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传递给大众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在北京,“00后”余芷琰建立了喀迈拉低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她说,作为一个年轻人,实现环保中国梦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在任何情况下,年轻不是不环保的理由。我的环保路程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相关低碳经济知识,让环保不只停留在口号上。

  在上海,“10后”马新沁还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她已经成为“光盘行动”践行者,并创作了“光盘行动”宣传画。她说,“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光盘行动’,参与进来,用节约下来的钱帮助偏远山区的小朋友实现梦想。”

  从建立节约低碳理念,到践行绿色发展,青少年不是旁观者。他们已成为低碳环保潮流的引领者,宣传和普及绿色环保的新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周围人的生活方式。

  2020年8月29日,“共筑碧水蓝天·以废换绿爱心公益林”在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落成。活动仪式上,灯市口小学6位“绿化之星”代表,现场展示了学生们手工绘制、由42幅图画组成、长约28米的皇城根遗址公园《以废换绿爱心公益林树木位置图》,详细标识了每棵被认养树木的所在位置,震惊全场。

  “以废换绿”是灯市口小学提倡绿色环保的传统活动。全校师生集体行动,回收废旧纸张、饮料瓶等废旧物品,学生在家自发设立“绿色银行”对纸张、易拉罐、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兑换成“绿化款”来参与植树绿化的志愿服务活动。2017年开始,学校在皇城根遗址公园开展“爱心认养”活动,以树木认养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植树节不能出门植树,学校启动“云认养”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种植花草,在线认养树木。

  “我们从去年开始给每棵树挂上二维码,相当于它的身份证,大家在互联网上认养,虽然有GPS定位,但是由于地图的精度不够,很难实现整个树木的位置图。”共青团东城区委兼职、灯市口小学教师袁日涉说:“今年暑假,我们的学生来到皇城根遗址公园实地考察,将每一棵树的位置标在图上,通过手绘的方式体现出来。”

  对于孩子们的表现,袁日涉很骄傲。很多孩子正是受了袁日涉的影响,将环保融入到自己生活中,而袁日涉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21年。

  袁日涉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东城人。生在东城,长在东城,学在东城,现在的工作也在东城。他们家没有买车,每天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家里的淘米水会用来洗碗筷,洗脸水、洗菜水留着冲厕所,夏天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最热的时候,空调温度也不会低于26℃……

  袁日涉对于环保的认知来源于“电池启蒙”。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在报纸上看到一位德国阿姨在中国工作,当时国内不回收电池,这个阿姨就把电池带回德国去回收了。袁日涉这才明白,原来废旧电池是有毒的,会污染环境。从那时开始,她就把玩具车里用过的废电池都集中收在一个盒子中。

  “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儿童中心有个回收电池的组织叫‘环保志愿军’,回收电池换‘军衔’。第二天我就兴冲冲地拉着爸妈、带着电池去了。数了数一共120节,得到了‘少尉排长’的‘军衔’。但是当时很多人对我的行为并不理解。”袁日涉说,“万万没想到的是:电池交了之后,这个组织给我们学校寄了一封表扬信。我第一次在学校的广播里受到了表扬。或许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小学生对获得老师表扬和认可的期盼吧!让我又有动力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从此,关注和改善身边的环境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就这样,在老师帮助下,袁日涉一直带动同学们回收电池,媒体对她的故事进行了报道。她还尝试用大蒜发蒜苗,进行电池毒性的定性试验,写出了“小论文”——《大蒜日记》,成为中国第一篇研究电池污染环境的儿童环保论文。

  2001年,8岁的袁日涉在学校组建“一张纸小队”。“我经常看见有些同学把刚用过一面的纸随手扔掉,甚至用崭新的作业纸折飞机玩。通常大家可能会从值不值钱去考虑一张纸的价值,不过我觉得很可惜”。于是,袁日涉在班上成立了提倡节约用纸、废纸利用、双面用纸的“一张纸小队”。这个小队从号召大家“两面用纸,节纸护树”开始,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在学校大队帮助下,活动很快推广到全校。孩子们还在学校周围许多单位宣传“一张纸活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求是》杂志社等单位设立了一面纸回收箱。“一张纸小队”的同学们还把两面都用过的纸收集起来,放在教室后面的纸箱里,攒多了就卖掉用于环保,孩子们把这个纸箱子称为“绿色银行”。

  后来,在爸爸帮助下,她用奖金买电脑、学知识,办起了全国第一个红领巾环保网站。这个以“红领巾”为名的环保网站成为全国小环保志愿者交流的平台。

  为防治北京的沙尘暴,袁日涉曾经在妈妈带领下参加内蒙古恩格贝沙漠北京林的奠基活动。那次活动后,她心中也植下一个愿望:最好在北京有一块地,建设一片“北京少年林”。她鼓起勇气发起2008位同学共植奥运树活动,得到全国各地少年儿童热烈响应,袁日涉陆续收到捐款几千元。她还把自己平日获得的奖金全部捐出来购买树苗,并代表全国青少年在延庆黄羊滩植下第一批树苗。她终于实现了那个在几年前似乎还遥不可及的梦想,她给这片树林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少年先锋林。在北京市第23个植树节,袁日涉将这2008棵树送给北京奥组委。

  高中毕业,袁日涉选择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教育专业。很多人感到不解,袁日涉做了这么多年绿色环保,却在大学填报志愿时选了一个“红色”专业。对于专业的选择,她也曾经纠结,所学专业和一直热爱的事业似乎很难两者兼得。可学生时代的节约环保志愿服务经历让袁日涉意识到:环保宣传不能等到阶段再进行,因为让人们几十年来形成的观念和习惯一下子转变过来太难了。虽然道理大家都懂,意识大家都有,但真正要将自己的认识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又是那么难。

  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节约环保习惯,树立生态观念,爱自己、爱他人、爱环境、爱国家、爱世界,这就是思想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大学毕业前夕,她放弃了保研,也没有到专业对口的中学当老师,而是选择回到自己的母校灯市口小学当一名小学老师,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20年9月,袁日涉已经成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她把自己的生活态度融入到对孩子们的教育之中,在她任教的班级,孩子们每天的小练习、预习单都是用一面用过的废纸打印,曾经孩子们也不能理解:“老师,为什么今天练习题用的是废纸?”

  袁日涉会告诉他们,生产一吨纸需要消耗17棵马尾松,还不包括能源、水资源消耗;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4000双筷子。袁日涉说:“我国每年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相当于要砍伐2000万棵生长20年的大树;我国每年生产纸也需要3000至4000万株成年树木,如果全国一人一天浪费一张纸,一年全国人民就浪费4745亿张纸,相当于527万棵大树。”

  袁日涉将日常教学与生态环保教育相结合,潜移默化培养新一代环保志愿者。雾霾红色预警导致停课,袁日涉带领学生召开防治雾霾主题网络班会,探讨雾霾成因和对策;结合古诗词教学,她将动植物知识渗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指导学生自主编写了《人来鸟不惊——古诗中的莺鹰燕雁鸦鸭鹊雀》古诗手册;为拓宽学生视野,用自己“绿色银行”的收入和所获奖金一万余元为班级建立“爱鸟图书馆”,购置了书架和各类图书,力求深浅阅读相结合。

  就这样,随着袁日涉点点滴滴的渗透和讲解,随着孩子们对小袁老师的了解,他们也慢慢习惯了这样的做法——不喝瓶装水,午饭不会剩饭剩菜,双面打印练习小卷,使用环保本。孩子们坚持“绿色银行”以废换绿,垃圾分类收亿百体育app官方网站,绿化北京城。班级全员注册志愿家庭,家校携手参与植树绿化、环保宣传,学生以参与志愿服务为荣……

  在袁日涉带领下,他们中队还在学校率先成立一个环保志愿者组织——绿色生活先锋队。这之后,双面用纸、光盘行动、节水护水、植绿护绿在孩子们心中,都渐渐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袁日涉说:“其实不用和孩子们说你今天必须节约什么,或许他们也听不懂,但是要把这样的理念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让他们懂得这样的行为方式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不要去苛求别人有没有这么做,不要去想自己做的垃圾分类有没有用,首先把这些该做的做好,把这些看起来很小、意义却很大的事情做好,去影响身边的人。我希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好节约环保这一课,也希望自己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出不平凡的自己。”

  2020年9月9日,凯傲宝骊(江苏)叉车有限公司“赤子之心环保协会”成立,这是全国第21家赤子之心环保社团。共青团泰州市委兼职、赤子之心环境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鞠鑫表示:“在这场节能环保的战斗中,我不是孤军奋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每一个热心节能环保事业,愿意参与节能环保事业的人,我们都将其视为赤子之心的一份子。”二十年来,鞠鑫一直在节能环跑的路上奔跑,在他影响下,有2万多名青少年加入其中。

  与袁日涉相似,鞠鑫和节能环保的第一次接触也是收集废旧电池。2001年,刚刚考入徐州师范大学的鞠鑫,与众多新生一样,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偶然的机会,他在一项回收利用废旧电池的环保行动中听说,一粒纽扣电池会对一立方米的土地造成污染,内心颇为震动,而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生活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童年生活在河边的他还能下水游泳摸河蚌,可到了高中,那条河的水已经不能饮用。于是,他和另外三名同学决定要持续参与环保活动,用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人懂得环保的重要性,他们开始相约每周末在图书馆义务清理垃圾。

  就这样,“赤子之心”环保社团应运而生,80多名同学加入其中。他们开展了“3・12”植树活动,“4・22”世界地球日万人签名支持环保事业主题活动,“6・5”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大家行动”志愿活动,坚持开展回收废旧电池、举办保护母亲河知识讲座,他们走入社区,走进家庭……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2004年,鞠鑫大学毕业,走进靖江一中担任历史老师,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留给学生的不仅是某项具体的教学成果,更要有绿色正能量的精神传递。他以“校园环保宣传体系”为主题,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学校离水泥厂很近,步行只要五分钟,周边有很多办证的牛皮癣小广告,我就让学生走出校门去调查,甚至拨打那些办证号码,去验证号码的真伪,识破所谓办证的骗局,最后大家再共同商量能有效除掉小广告的最佳方法。”鞠鑫策划的一系列活动让同学们在亲身参与中增加了社会体验,也用自己的智慧参与了环保行动。

  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收获很大,家长也颇为支持,纷纷提议成立一个志愿服务队,而有着大学社团经验的鞠鑫认为成立社团的机会来了,在校领导支持下,他创办了泰州市首家青年环保志愿者社团——“赤子之心”环保社团。

  鞠鑫带着老师和学生们到社区清除“牛皮癣”、到公园捡垃圾、对沿长江地区鱼类资源进行调查,一般半年搞一次大型活动,一个月搞一次小活动。2005年5月18日《地球之子》开办,一个月一期,从最初的手抄报,到后来学生收集材料,老师负责编辑,一年又一年,坚持到了今天。

  鞠鑫说:“这是理念的宣传,孩子们通过文字来获取知识,知道节能环保的意义,他们就会把这种绿色理念贯彻下去,传递给自己的家庭,传递给自己的父母,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走上领导岗位,会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注重节能环保,我希望有这样的传承。”

  一段时间之后,在鞠鑫脑海中,节能环保活动方式似乎总局限在捡垃圾、除“牛皮癣”、开讲座这些环保“老三样”。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有些过于传统,很难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所以他希望用更加丰富的活动和载体的“新”方式,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节能环保理念。

  鞠鑫从节能环保活动的本土化入手,将马洲岛湿地保护作为环保项目来实施。他毛遂自荐地找到马洲岛生态项目负责人,对方见他是老师,甚是不解:“一个老师为什么要上岛?老师和学生做环保能做出什么来?”面对对方的怀疑,鞠鑫并没有退缩,他先后五次找到这位负责人沟通,讲述社团的公益理念和行动策划。终于,第六次,这位负责人同意带鞠鑫登岛。

  “我们是2009年第一次上岛,马洲岛实在太美了,同学们在岛上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水质监测等环保行动,在岛上行走中感知自然的美好,进而产生守护蓝天碧水的内生动力。这个项目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规活动,除了今年疫情原因,我们每年都会上岛。”鞠鑫说。

  有了马洲岛行动,学生们了解了水情,知水、节水、护水、亲水,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会比课堂上收获的更多。他们让两个小朋友分别用盆和直流水洗碗,模拟洗完碗以后,电脑上会显示两种不同用水方式的用水量,还会跳出真的“农夫山泉”的矿泉水瓶。直流水洗碗会用掉十几瓶水,用盆洗碗只用掉几瓶水。”鞠鑫说,在家该如何洗碗,这时候,在孩子们心里其实已经有答案了。

  有学生表示,“节水战役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树立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随手关闭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杜绝水长流的现象发生,共同保护利用好水资源。”

  鞠鑫带着学生们走进乡村,走进社区,希望节水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去乡村宣传节水理念,村民以为我们是卖水龙头的。向他们分发节水小册子,他们以为我们发小广告。”鞠鑫对此哭笑不得,“但我们踏踏实实做事,也渐渐被认可,有些老人看到志愿者,还主动举报污染问题。学生们也认为只要宣传转化为一个人的实际行动,我们的付出就是有意义。”

  2013年,“赤子之心”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鞠鑫凭借创意丰富的环保课题,获得阿拉善SEE基金会等环保基金支持,“赤子之心”朝着品牌化道路不断前进。

  “社团注册后,我们更加关注项目的持续性、创新性和特色。”鞠鑫介绍,目前“赤子之心”专注于围绕“青少年环境教育、清爽社区私人订制、绿色电影城乡行、碧水蔚蓝行动”四大主题开展活动。团队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洁与保护马洲岛湿地、节能书画比赛、绿色义卖、校园母亲河节、长江湿地资源调研、机动车尾气排放调查、水质监测、湿地绿地图、保护生物多样性、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垃圾分类、绿化新城北等近300场环保主题活动。2017年,清爽靖江环保体验馆建成,开馆至今已累计为15000名青少年、社会公众提供生态文明知识义务讲解服务。

  这样的潜移默化,影响了鞠鑫班里一届又一届学生。有学生高考作文用环保公益活动当写作素材,学校每年有数十名毕业生选择填报环境工程、植物资源利用、生态学等专业。

  钱鹏2004年进入靖江一中,他说高中三年,老师将节能环保融入到他的生活中,直到今天还记得自己在西来镇村种的树,记得给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写的信,节能环保已经变成他的习惯。进入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之后,他加入单位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而后通过他牵线鞠鑫,单位成立赤子之心环保协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将节能环保融入到生活中点点滴滴,夏季阳光好,他们将收费站的灯关了,装上太阳能小夜灯,实行光盘行动,双面打印,空调绝对低于26度……

  或许,这就是鞠鑫最想要的结果,一批批学子通过实践项目、课程创新、体验感悟,走上节能环保公益之路。他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首先想做的,就是通过教育在青少年儿童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然后通过的阳光照耀、雨露浸润,让它能够生根发芽。”

  《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苏轼感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自古以来,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为中国文化所提倡。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当下,仍然不能丢。而在节俭的同时,更应该让饮食文化绿色低碳起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题中之义,也应成为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戒除滥食野生动物等破坏生态平衡的饮食陋习,应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人类98%的肉食供应仅仅来自14个种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但在过去的100年里,90%以上的农作物品种已经从农田中消失,家畜有一半的品种已经消失。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指出:自1970年以来,全球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的物种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68%。尽管这次新冠病毒感染源仍不确定,但是2020年,确实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地球卫士青年奖”获得者诸川汇说:“自然和人类福祉唇齿相依,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每个小时,都有动物走向灭绝,而比动物灭绝速度更可怕的,是我们的遗忘速度。我们无法将自然保护的理念通过血缘传给孩子,但这个理念必须被争取,被守护,被传承。薪尽火传,手把手地交给下一代人去做同样正确的事情。”

  十年来,诸川汇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1990年,他出生于长江下游北岸的安徽安庆,儿时最美好的记忆是在安庆去往铜陵的船上,有人发现有一种生物跟着船在游走,船上年长的人说,那就是被渔民称之为“长江女神”的白鱀豚。诸川汇的外公见过100头白鱀豚,他的父亲也见过10次,可诸川汇与白鱀豚的接触只有这么一次,没有想到匆匆一瞥就成了永别。物种消失的速度,肉眼可见,这个很多人连名字都读不对的物种,在2006年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

  2010年,诸川汇在安庆本地读大学,而这一年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第一次在中国长江开展江豚保护项目,项目地里就有安庆。长江江豚,俗称,是仅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的特有物种,2018年4月被正式升级为独立物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江豚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锐减,人类活动如水上交通、污染排放、水利工程等,都对长江江豚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数百万年的长江江豚,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淡水江豚,剩余数量近1000多头,是名副其实的‘淡水大熊猫’。”诸川汇说,“长江豚类的保护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物种的保护问题,而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项目,成为校园行知客江豚保护队队长,参加了沿江巡访等调查性工作,他的老师,被誉为“江豚卫士”的于道平,早年间就萌生了在西江建成长江下游江豚“避难所”的想法。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从国内到国外,诸川汇断断续续花了7年时间,才终于等到了,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暨安庆西江长江江豚救护中心建立,那一刻,诸川汇很有成就感。

  中国水安全计划发起人、CCTV9 自然类纪录片科学顾问……头衔越来越多,参加的活动越来越多,但现实的打击让他充满了挫败感,一次又一次失败的保护、一种又一种动物面临危机,却无能为力。

  诸川汇说:“我渴望成长,渴望成熟,甚至渴望被打击、被塑造、被磨炼,但似乎又有种难以摒除的懊恼情绪萦绕心中。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涅槃重生,看上去自己的机会很多,实际上能抓住的却很少。”

  最终,他选择了去澳大利亚留学,在这两年多求学生活中,除了继续跟进国内的公益项目,诸川汇也在学习国外的NGO(非营利机构)是如何运作,他收获的不仅仅是成长,更有理念上的转变。他发现“做环保归根结底是需要专业知识,而不是卖情怀。”

  2016年,诸川汇选择回国,在回国之前,他就想好了未来的事。他将目光留在了孩子们身上,究其原因,“要说通父母这个年纪的人实在太困难了,但是传递给小朋友们的科学理念,他们容易接受,并且我希望他们早一点去了解这个世界,世界需要他们做出改变和选择。”

  带着这样的目标,诸川汇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带着青少年走进动物园,走进自然保护区,走到了无数小朋友的身边,成为那个讲故事的人,成为那个创造童话的人。

  “动物园里禁止喂食,饲养员对于动物饮食有严格配比,你们的投喂破坏了动物的正常饮食习惯,高添加剂的食物会造成动物肥胖,高脂肪的坚果会影响鸟类换羽。”

  “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布满了玻璃幕墙,而飞翔的鸟类会被人造灯光所迷惑,失去方向感,撞击到高楼,导致受伤死亡。每年数亿只鸟因为飞入玻璃幕墙而死亡。”

  “野生动物在不断消失,一个接一个。由于人类而灭绝的野生动物名单上有渡渡鸟、袋狼、旅鸽、白鱀豚……在它们之后,是排着队走向灭绝的北白犀、鸮鹦鹉、中华穿山甲、加湾鼠海豚”……

  诸川汇将这样一个个小故事传递给孩子们,他说,“也许我们的孩子,会比我们更认真地考虑世界,更执着地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用了一年多时间,他出版《安迪历险记》原创自然科普童话,丛书分为《天空岛奇遇》《探秘熊猫王国》《孔雀王子的回家路》和《寻找长江女神》四册,每一章节都附加“小课堂”栏目,详细介绍相关的动物知识和环保常识。为了做到科学严谨性,他找了很多专家对内容进行把关。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这些故事,这些讲座,这些童话,认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深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周围的环境变化,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这样的变化让诸川汇的努力变得更有意义。

  诸川汇说:“和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一样,濒危物种的灭绝,最多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我们现在的努力将成为推动自然启蒙之船前行的风浪。”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0000 88888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